印象中美國好像沒有上映這部片,不過也可能是我的消息太不靈通,總之我才在網站看完而已。

我蠻喜歡這種調調的,看似叛逆,其實那堆小鬼頭也存在著有種純真。如果他們真的很壞,那他們大可不必——

1、拯救學校;當然拯救學校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,不用轉去正規學校。

2、偷到畫大可不必歸還,對吧?

3、大家以為雙胞胎要在下水道抽煙,他們說他們是在CSI影集裡學到用香菸來保護自己。如果他們真的與主流價  值不同,Kelly何必說:「你們才10歲,這是最毒的毒藥(抱歉,台詞記的不是很清楚)」之類的話。

 

我喜歡這個調調還有一個原因,價值,一個認同自己存在的價值。有誰喜歡被放棄,又有誰喜歡當失敗者——

1、當教育部長帶著記者去揭發 St. Trinian學校的問題,同學們眼看來不及掩飾、真相將揭曉時,Annabelle開門抵擋大人們進教室。Annabelle說:「我是從XX學校(校名忘了)轉來的,我認識部長的女兒,她是那間學校的霸凌,專門欺負我。」記者轉而問她,她在這間學校的感覺如何,Annabelle回答說:「 a big family

2、mic 失去作用,無法繼續作弊時,Chole就這麼說了:「我是失敗者。」

但是老師追出來也是責備,但最後卻   

勵他們,讓他們相信自己是好的、聰明的。真的,靠自己贏得比賽,「贏」的才有滋味,於是開始「相信」自己也能做點什麼。不知,是否我想的太多,我感覺原本這群小鬼對任何事都抱持著可有可無、沒有目標、想法的日子,但最後確開始為了某個目標而努力,這是很感人的。

點出這些,發現這部片的寓意其實非常八股;但很多人都認為這部片教壞小孩。我到認為如果能跟孩童看完,並能有一些討論的話,還是會影片裡學會一些些所謂的主流價值。

想想,那些我們曾有的年輕與叛逆,那時的成人們看我們也是一個恐怖至極,一副我們會顛覆世界,把社會帶到地獄去似的。但現在回頭看那時的我們,又能有多恐怖呢?不過是比較調皮搗蛋罷了。因此,對正在叛逆的孩子,何不用這個時代的眼光與價值來批判,看到的問題就不會覺得太的恐慌。畢竟時間不曾駐足,文化也不斷變遷;叛逆期的孩子是活在現在,而不是我們的那個時代。

要說能影響社會風氣甚巨的,反而是那些位居要津或常被媒體報導的成人們。因此,若你認為自己是成年人,還更應該言行舉止以身作則才是。我們的前總統與美國即將卸任的總統,一舉手一投足影響了多少環節?龍應台女士在〈今天這一課:品格〉說的好:「沒有品德,權力便是一種災難」。但人家美國總統卸任前,也反省了自身對媒體說「遺憾」,反觀我們的那位,才真的是教壞嬰仔大小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唉唉唉!

 

最後要抱歉的是,本人英文不夠好,又沒有字幕,半看半聽半猜的,希望所引述的句子或內容是正確的,如有錯誤,還請告訴我。

p.s.這部喜劇,把 Colin Firth 以前拍過的電影 Kuso了一下,包括:

2003年《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》

2002年《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不可兒戲》—他和Everett共同演出,也合唱了一首 Lady come down 非常好聽。

1995BBC 拍的《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與偏見》他從水裡走出來的那一幕

 

因為連同本片,我一共只看了 Firth 4 部片,是不是還有揶揄其他影片的,我就不清楚嚕。

 

 

DEC.4.2008 @ Chicago 10:51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 Nan-Hsuan 的頭像
    MA Nan-Hsuan

    MA Nan-Hsuan

    MA Nan-Hsu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